整形项目 http://www.33zx.cn/list3a/ 在联合国第七十五届会议上以63票赞成、17票反对,6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关于“克里米亚军事化”问题,俄罗斯需无条件地从克里米亚撤出其军队,并毫不拖延地结束对乌克兰领土的临时占领。 克里米亚只是一个半岛,却长期以来就是两国领土争端的焦点,那在此前克里米亚究竟是“属于”谁的?它在俄乌两国的对立中克里米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克里米亚:黑海上的石油运输枢纽 克里米亚半岛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这也是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如此执着的根本原因。 其实,早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半岛就已经是俄罗斯的固有领土,俄方还将其当作西南方向的要塞,曾派重兵驻守。 赫鲁晓夫当政后,为平衡各共和国间的实力,将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当时俄乌同属苏联的一部分,俄罗斯对中央的决议也没有说什么。 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一反常态站到了西方那边,充当美国反俄的马前卒,之前两国在边境线上小打小闹俄罗斯没当回事,但乌克兰竟然申请加入北约,此举已经触及俄罗斯的底线。 毕竟,克里米亚半岛不仅是黑海的重要入口之一,更是俄罗斯在海上的石油运输枢纽,不论是军事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极为重要,一旦乌克兰成功加入北约,克里米亚便会由俄罗斯对抗西方的屏障,变为一颗不定时炸弹,俄罗斯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 不过,如何收回克里米亚半岛,成了让俄罗斯比较头疼的问题。 一方面,乌克兰有西方国家在背后撑腰,如果直接动用武力,必然会招致国际舆论的谴责;另一方面,乌克兰在克里米亚部署了大量兵力,虽然没法和俄罗斯硬碰硬,但情急之下难免会鱼死网破,一旦战火让克里米亚受到损失,即便俄罗斯成功获得克里米亚,也将承受重大损失。 所以俄罗斯也深知,开战并非最佳选择,而此时克里米亚半岛的现状引起了他的注意,也让俄罗斯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一边倒的全民公投 在苏联解体之前,克里米亚半岛有苏联的帮扶,经济发展较好,军工产业、旅游业和农业,是岛上三大支柱产业。 不过,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却没能继承到强大的经济实力,克里米亚的经济和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几大支柱产业纷纷入不敷出。 就拿农业来说,克里米亚的农产品销售本就十分依赖苏联的一体化经济制度,独立生存能力很弱,无法承受苏联解体带来的巨大冲击。 在乌克兰治理下,克里米亚农业进一步萎缩,所生产的食品仅能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30%,这也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巨幅下降,民间对乌克兰政府早已怨声载道。 而俄罗斯十分敏锐地洞察了克里米亚经济萎靡的状况,普京知道,在克里米亚人口结构中,俄罗斯人本来就占大多数,而且俄罗斯无论是军事实力、国际地位还是经济水平,都远超乌克兰。 当地人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早就出现了大量回归俄罗斯的声音。普京便趁热打铁,在克里米亚半岛内举行了是否回归俄罗斯联邦的全民公投,结果果然不出所料,支持回归俄罗斯的克里米亚人高达90%以上,以绝对的优势拿下了公投的胜利。 而面对无法挽回的民意,乌克兰政府也无话可说,只能默许了这一行为,自此,克里米亚半岛正式加入俄罗斯,俄乌两国的命运也开始走向不同的轨迹。 俄罗斯向前,乌克兰向后 因为苏联在和美国冷战期间已经透支了大量财力,留下的只是一个烂摊子,所以在解体初期,俄罗斯并不被看好,即便普京上台后打击寡头、强力反腐,也始终难以恢复到鼎盛时期。 不过,克里米亚的加入让这一局势发生了一些改变。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克里米亚半岛是进入黑海的要塞,也是石油运输的枢纽,针对这一优势,俄罗斯极大提升了国力。 首先,俄罗斯率先将军舰开入黑海,并在克里米亚半岛部署了大量兵力,将黑海的控制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从此只要西方国家的船只敢踏足半步,俄罗斯便能及时行动,将涉事船只与人员扣留。 其次,克里米亚的石油运输通道给俄罗斯带来了诸多便利,不管西方国家如何围追堵截,俄罗斯都可以利用此处的地理优势,完成海上石油贸易,从而一举击溃美国经济封锁的阴谋,而这,也给俄罗斯带来了相当多的谈判筹码。 总而言之,在“收回”克里米亚之后,俄国清除了国土上最后一颗定时炸弹,并大有重回强国行列之趋势。 但乌克兰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虽然继承了超过35%的遗产,不过亲美的政府让这个国家开始走上了与俄罗斯截然不同的道路。 失去克里米亚之后,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丧失了唯一的战略缓冲地带,乌克兰不得不直接面对强大的邻国,再加上之前其偏信西方国家的“花言巧语”将自己的“臂膀”折断,成为一个无核国家,英美等国见乌克兰已没有利用价值,便翻脸不认人,拒绝了它加入北约的申请,让乌克兰处于美俄对抗的夹缝之中。 从此,乌克兰一蹶不振,曾经的一流军事强国,沦落为一个农业国,甚至靠给欧洲各国代孕为生,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粮仓”和“欧洲子宫”。 然而对于克里米亚问题西方并没有就此“罢手”。 63:17通过联合国决议 美苏争霸让苏联轰然倒塌,而继承者俄罗斯自然也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起初,美国打算利用乌克兰,将其当作插入俄罗斯国土的一把利刃。 不过,乌克兰失去克里米亚之后,再也没有了威慑力,即便屡次在边境线挑起争端也无济于事。所以,美国将矛头直接指向俄罗斯。 它先是发动了舆论战,利用手中操控的媒体在全世界谴责俄罗斯的“暴行”,将合法的公投行为抹黑为俄罗斯暴力侵略、强占他国领土。 然后,美国又联合欧盟,对俄罗斯发动了经济制裁,不仅禁止本国企业与俄进行贸易往来和债券交易,还禁止了一切对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出口。 面对西方的一系列组合拳,俄罗斯的确损失惨重,GDP一度出现了40%的降幅,不过,利用克里米亚半岛提供的军事屏障和贸易通道,俄罗斯仍然坚持下来,不仅守住了国家主权,还利用石油及武器出口缓解了国内经济危机。 见制裁无效,美国又使出杀手锏,召开一次联合国会议,对克里米亚争端进行公开表决。 谁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崇尚霸权的国家,一贯以世界警察自居,所以很多小国虽然支持俄罗斯,但不敢表态,在会议开始前便有62个国家宣布弃权。 剩下的国家中,不是美国的拥趸,就是俄罗斯的对手,最终投票结果为63:17,俄罗斯惨败,虽然我国投了反对票,但未能阻止裁决通过,联合国当即要求俄罗斯将军队快速撤离克里米亚半岛。 不过,面对美国一手策划的阴谋,俄罗斯并没有坐以待毙——普京第一时间表达了反对,并且反复声明,克里米亚半岛回归俄罗斯是全民公投的结果,美国不应该插手其他国家的内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此次投票中没有弃权,反而是坚决地投下了反对票,虽然在悬殊的票数差距面前,中国这一票没能改变最终结果,但却很好地限制了美国的军事计划。 原来,美国早就知道俄罗斯不会轻易答应,大有将冲突扩大化的意思。但俄罗斯也一早就做好准备,见俄罗斯准备充分,美国已经有些犹豫。 而且美国知道,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了反对,一旦开战,到时候双方势均力敌的局面将被打破,实力的天平将瞬间倾斜。 于是,美国放弃了军事行动,只是仍在利用经济战和舆论战,试图给俄罗斯施加压力。 而据环球网近日也报道,乌克兰副总理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日前表示,俄罗斯正准备在克里米亚半岛部署核武器。 但克里米亚地方官员亚历山大·福尔曼楚克却点明其言论是“愚蠢”的,并直言“核武器多半是一种互相遏制和保证世界态势平衡的工具”。 事实上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如何灵活应对是每个国家都要面临的选择,普京曾多次引用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看来,只要美国霸权之心不死,俄罗斯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便会愈发紧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