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网 http://www.hbgkw.com 1949年9月10日,正值是农历“白露”那天,在江西中部吉安市区大约十公里赣江对岸那个叫上堡流家坊的小村子沸腾起来,原来,这一天,从村子里起出去近二十年的一个小伙子,现在当了军长,要回家了。 这个军长就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43军李作鹏,这个时候,吉安这一带刚刚解放,李作鹏是率43军路过老家,逆赣江南下,越过五岭,向广东方向前进,沿路扫荡残余敌人,并要去解放海南岛的。李军长回老家了,村里人都奔走相告。 李作鹏家 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哥哥弟弟们,因此,接到信后还有好几天的时间,就把自家的房子、院子早早地打扫干净,比过年的时候还要热闹好几倍。 上堡刘家坊村远景 李作鹏老家这个村子靠山,但山上都不长树和草,所以靠了山吃不上山,自然条件较差,比较贫穷,他的父亲李遇臻,是个普通农民,由于他家孩子多,人又忠厚老实,寡言少语,实心待人,年复一年的早出晚归,耕种田地。他专心务农,深耕细作,把田地种得还算好,因此,在这个村子里其他人眼里,他家也是算得上比较殷实的家庭。 李作鹏是1914年4月24日出生在这个村子,幼年时曾在当地本家办的乡塾里读过一些书。就在他15岁那一年,当时的农军围攻吉安,当地乡苏维埃政府紧急动员,各村都要组织赤卫队,还有少先队,李作鹏因人长得比较高大,便由乡政府指定为少先队长,从此开始了革命道路,第二年,他由少先队转为当上了红军,分配到总司令部传令排当传令兵,当时年纪小,人称红小鬼。 他参加红军后,因工作积极,作战勇敢,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对于红军的作战经验认真总结、思索,对文化知识也掌握较快较多。李作鹏性格沉稳,平时话不多,但却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常常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或者重大问题上,向首长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习、训练、打仗,都表现很好,18岁那年就调到中央苏区的中央军委去工作,先是在军委二局任参谋,后又担任二科的科长。 此后,他一直跟着红军队伍,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到了延安之后,成立抗日军政大学,他作为军队中有军事经验,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年轻干部,调到抗大任教官,随后走上抗日战场,一路走来,因作战勇敢,升迁之路是很快的,从普通一员,成为开国中将。 这是他参加红军离开家乡第一次回到故乡,所见所闻自然是感慨万千。而最激动的莫过于李作鹏的大哥李仁鹏,因为这次当了大官的弟弟回家,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事情。 原来,李仁鹏是他家兄弟几个文化最高的一人,一开始就是当教书先生,当年,弟弟李作鹏参加红军的时候,也想能不能找个安身的事情干,不过后来因红军长征走了,接下来又是白色恐怖,他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便投了国民党军,并在第14师担任中尉书记官,后来,又在国民党吉安县政府科长、区长职务。 这次,已经是当了大官的弟弟回来,自然是打听一下,自己要不要随那些同事去台湾的事情。李作鹏告诉他,没有事,就在家里好好呆着吧。 李作鹏这次回家总算给哥哥李仁鹏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便接受弟弟的建议,没有跟随其他人逃往台湾,他认为有一个在共产党当大官的弟弟,应该没事。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他被逮捕并关押。 那时,已经是红极一时的高官的李作鹏却不出面了,村里人说,原因是他的妻子不让他淌这浑水呢。最后,李仁鹏死于劳改中。 对这件事,李作鹏的几个哥哥和弟弟都很生气,认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也从来没有去求他,更别说沾他的什么光了,就一直在上堡刘家坊村种田,当农民,没离开过家门。 后来李作鹏出事后,也平静地继续过着种田的生活,当李作鹏出狱时,二哥和两个弟弟都去世多年了,在兄弟五人当中,只有历经坎坷的李作鹏一个人最长寿,活到90多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