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3 https://www.hongjing520.com/razt/ 之前我们看到了面向高原边防战士的后勤、驻守环境的多种加强,比如说具备热水、氧气、保温的高原保温方舱,还有保证后勤的新款防寒作训服、无源外骨骼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看似是后勤保障,但关系的是前沿的战斗力,高海拔任务打的其实就是后勤实力。在这方面还有更多的改善工作在陆续进行中,比如最近就报道了高原边防战士的宿舍已经改为全地下化设计,防风沙保暖,还兼顾隐蔽防御能力。 根据社交媒体报道,高原某边防部队的驻训地已经采用了完全地下化的改进,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建筑其实都在掩体之下,通过一些敞开式坑道路线进行连接,整个基地就感觉是建立在地下一样。 根据报道显示,这是边防部队防寒保障的一种全新举措。通过这种全地下化的设计方式,宿舍和一些主要建筑都处于地表一下,这样避免了直面高海拔的强烈风沙气候。而躲避风沙气候之后,这些住宿房屋的失温速度明显下降,这样在加上一定的采暖措施,就可以保证宿舍保温。这样的设计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了风沙对建筑的直接侵蚀,而且也不会满屋子全是沙尘,居住环境是明显改善的。 这种地下化设计的驻训基地,同时还解决了极寒条件下的供水问题,其实这也是高海拔另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去年的加勒万对峙时,相信大家还记得印军不少士兵只有吃冰块、喝雪水,这样虽然能缓解饮用水的不足,但是一些河流结冻后可能是咸水,而且雪水长期饮用也不适合,还是需要正常的淡水才能满足。当时印军主要是通过C-130空运大量瓶装淡水,但也很难完全解决问题。而我们的驻训基地中,则是钻探淡水井,可以在极寒条件下保证战士饮水需求,就这一点来说后勤方面就相差太大了。 其实这种地下化建筑设计也并非首创,驻守在很多高海拔点位上的战士,其实都会挖“地窝子”保暖,这个原理也通过高度落差避免大风迅速带走身体温度,从而都达到了防风保暖的目的。当然地下化建筑设计规模更大一些,需要挖掘大片的地面,将整个建筑群放到地下建设,尤其是高海拔的坚硬荒漠冻土层,开挖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能将图片中这么多大一片驻训基地都建造为地下化,着实是废了不少心力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地下化设计也不仅仅是保暖,还有一定的隐蔽和防御能力。建筑如果从地面建立,那么通过光学、红外等观察方式还是很明显的,而如果不在地面反而是在地下,那么还是具有一定的隐蔽能力,甚至具备迷惑性。同时这种类似于坑道一下的地下化设计,利用地下化形成的的战壕式的结构,也是非常有利于就地组织防御的。这对于高海拔地域建设防御设施难度较大的情况来说,这无疑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种方式了。也算是坑道的另一种使用方式了。 毫无疑问,这次的地下营房,是在高海拔的因地制宜是改进方式,既能防风保暖,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隐蔽防御能力,将有可能成未来严酷环境条件下的表情宿舍方式。而从这些后勤方面做出的努力,不难看出双方的巨大差异,毕竟印度目前只能依靠小炉子煮点糊糊吃。不过对方越是不爱惜自己人,越要小心对方疯狂,一以免他们把印军士兵沦为满足个人野心的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