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化粪池厂家 越看《父母爱情》,越发现安杰不爱江德福。 原著中的江德福是一个乡巴佬,第一次和安杰相亲见面,就因为坐公交车坐过了站而迟到。 那时的安杰在心里想:这个年代,除了乡下人,还有谁会恋着公交车不下来。 除此之外,江德福手指甲里藏着的污垢、许久不剪的指甲, 都让安杰这个城市小姐深恶痛绝,她不能接受江德福的各个坏习惯。 其实,安杰的想法并没有错。 江德福从小在村里长大,那个时候,读书还不像现在这样被放在很高的位置。 所以江德福在十几岁从军的时候,就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即使后来在战乱中成就了自己,也恶补了文化,但依旧赶不上安杰的水平。 不仅不爱读红楼梦,甚至因为不懂同学情,而误会书里夹着的照片是安杰的初恋情人。 婚姻中的安杰是无奈的,那张无意中被江亚宁发现的照片。 照片中的男人是她的同学,背后写着含义为“安小姐”的英文,都是江德福不能理解的误会。 面对江德福的质问,安杰只能回应说:你没上过学,根本不知道同学是什么。 江德福固执地认为安杰在跟自己在一起之前,已经和照片中的男人在一起过。 他很痛苦,并且很认真,而安杰只能无奈地向他解释背后英文的含义。 她歇斯底里地向江德福喊道:“安小姐,安小姐” 安杰的声音越喊越大,像是要穿越时空,喊回曾经那个穿着时髦,时刻走在时代前列的自己。 真正的《父母爱情》,残酷且现实。 安杰因为现实原因而不得不嫁给江德福,这是一个大家闺秀的痛苦。 在那个年代,爱情是最奢侈的东西。 安杰是资本家的女儿,她家很有钱,原著中安杰的父亲不仅有好几家洋车行,还有杂货铺、药店。 安杰后来工作的药铺,曾经就属于她的父亲。 她的父亲甚至还有一个小老婆,在逃走的时候,抛弃了她们兄妹,而带走了小老婆。 曾经的大家闺秀,突然就沦落成了人人批判的对象,安杰的世界坍塌了。 那个时候,人们对资本家的恶意,很严重。 江德华对地主深恶痛绝,对资本家也没有什么好感,像是全民的公敌。 安杰的嫂子上街买菜,也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即使听到别人的风凉话,也不敢反驳。 安杰在药店工作,也并不是那么顺心,她需要看人脸色,低声下气地做人。 现实的情况,注定安杰要妥协,但在安杰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无辜者,一个受到父亲拖累的无辜者。 江德福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热血青年,传统的思想让他认为娶城里的媳妇就是有出息。 安杰漂亮大方,有文化,不管任何一个男人,都难以拒绝这样一个女人。 同样是农村出身的老丁,他和江德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娶上一个聪明有文化的女人,是他一生的遗憾。 江德福也好,老丁也罢,甚至说王振彪,他们后期都有了二次选择伴侣的机会,江德福选择了安杰,王振彪选择了葛美霞,只有老丁没能如愿以偿。 面对安杰,江德福毫无招架之力,感情和理智上都让他对安杰着了迷一样。 作为一个军官人物,他放弃自己的原则,频繁地出入那个阶级成分很高的资本家家庭。 从内心上来讲,江德福很抗拒。 他看不惯安杰家还在用保姆的习惯,也不习惯安杰家里的奢侈,但是为了安杰,他只能硬着头皮,忍下自己看不惯的东西。 即使如此,安杰也并没有对江德福动心。 正处在花季少女的安杰,知书达理,从小接受了新鲜思想的洗礼,她对爱情的渴望,很深重。 在她的脑海里,始终幻想着一个身穿西装,手捧鲜花的男人,对她说:“我爱你”。 她始终不能接受江德福的没有文化,更不能接受他的不讲卫生,但凡有另一条路,她都不会选择江德福。 影片中的江德福为了安杰,费尽心思。 为了讨安杰的欢心,他请安杰到咖啡馆喝咖啡,一口流利的外语让安杰对他刮目相看。 安杰的领导让她请江德福做报告,江德福用自己的真实例子,彻底打动了安杰,让安杰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侄子生病,江德福不计较之前安杰的拒绝,忙前忙后,最终救了安杰侄子一命。 为了安杰,江德福愿意放弃自己的仕途,宁愿回到乡下种田,他只想和安杰在一起。 这种被影视化的情节,升华了江德福和安杰之间的爱情,可原著中的故事,才是现实。 没有咖啡,没有动人的故事,也没有救命之恩,但安杰还是答应了。 毕竟对于安杰来说,嫁给江德福带给她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 药店的同事看她的眼光突然就不同了,能够作为江德福的家属,这是其他人羡慕不来的荣耀。 安杰确实是一个美好的女人,但也有资本家小姐的通病,那就是虚荣。 正是因为虚荣,才让她想找一个帅气有文化的男人,所以她看不上江德福。 但是渐渐地,安杰发现在资本家被嫌弃的年代,江德福能够给她带来的荣耀,比她的理想型要多得多。 原著中不止一次地体现过安杰的这种心情,在某天晚上,安杰看着躺在自己身边,打着坦率呼噜的男人,心里想: “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这种精神上的快慰吗?” 安杰万般不情愿地跟着江德福来到了海岛上,但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对她投去尊敬的目光,这是安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享受。 安杰这个夫人的角色,远比江德福本人来得认真,她清楚地知道江德福所有的人际关系,哪些是支持他的,哪些是反对他的。 甚至安杰可以在江德福领导视察的时候,让小女儿送上饭菜,但在影视剧中,这一段被江德福拦下了。 而在原著当中,领导收下了小女儿送的饭菜,温暖了自己的胃,也收下了安杰恰到好处的礼物。 可以说,安杰嫁给江德福,没能收获爱情,但却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当然,还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好处,惠及到安杰的娘家人身上。 安杰的侄子和侄女,都因为江德福的关系而有了很好的人生安排,但如果安杰没有嫁给江德福,单凭阶级成分,安家的孩子前途堪忧。 安欣的两个女儿,她们不仅有阶级成分很深的父母,还有一个右派的父亲,但因为江德福,她们没有受到影响。 这就是生活,安杰嫁给了江德福,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但却得到了现实的好处。 其实,在那个年代,谈爱情实在是太奢侈的东西。 大多数的夫妻,都只是相亲认识,一面就可以定下终身,甚至很多人,结婚前还没有见过对方一面。 歌词里唱: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那个年代的爱情,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和浪漫,但对待婚姻,她们足够忠诚。 即使安杰万般不情愿地嫁给了江德福,但她选择了嫁给江德福之后,就是完全将自己交给了江德福。 江德福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型,她就把江德福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江德福不讲卫生,安杰就要求他睡前洗脚刷牙,饭前便后洗澡,虽然会很辛苦,但她是江德福的妻子,看着江德福变好,她也会有成就感。 当然,婚姻总是伴随着磕磕绊绊,也并不总是美好的。 因为安杰书中夹着的男人照片,江德福大大雷霆; 江昌义的存在,也差点让江德福和安杰之间的幸福崩塌,安杰甚至为此回了娘家。 但他们却始终没有提到过离婚,也没有想过要离开对方,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父母爱情吧。 现在的我们,太轻易地将不幸福挂在嘴边,也太容易将分离说出口。 真正的爱情是一辈子,选择了对方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等走过那些磕磕绊绊,发现陪在自己身边的,依旧是曾经那个坚定选择的人,这种幸福,远比爱情本身更值得守护。 现实总是一地的鸡零狗碎,但这才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