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333333.run 作者:夏虫编辑:黄汉城 现在,全行业都对房地产抱有期待。 更多政策工具,已经箭在弦上了。央行的动作,一个接一个。 就在这时,却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负增长信号: 2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同比多减4572亿。 这是自2007年有数据以来,中国居民中长贷首次出现负增长。 “接盘侠”们彻底撂担子,不玩了? 这是什么信号? 居民中长期贷款这个指标里头,房贷和经营贷的比重大概是8:2。 数据一出,所有人都傻眼了。 说好的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房地产呢? 以前是生怕杠杆没加够吃了亏,现在是听见杠杆二字就开溜。 跟暴跌的贷款数据相对应的,是持续萎靡的销售数据。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2年2月份,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为4015.8亿元,环比下降23.5%,同比下降47.2%,接近“腰斩”。 受全国多地疫情影响,3月上旬数据更加难看: 据招商证券统计,36城整体销量同比负增长-54%,较2月负增长扩大21%。 一月不如一月。 买房人摆烂,房企也跟着摆烂—— 1-2月份,民营龙头房企基本停止拿地,倒是些没怎么听过的名字杀进了前25: 陕国投、城建发展、中建三局、义乌投资、湖州城投...... 你品品这些公司,究竟是国企呢,还是国企呢? 结合往年数据来看,用“楼市低迷”来解释房贷的滑坡,甚至显得有些轻飘飘—— 不管是2020年的新冠病毒,还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什么能阻挡买房大军前进的势头。 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转负,偏偏出现在了信贷开始宽松的2022年。 要知道,这一数值从2015年开始,就基本稳定在了3000亿-5000亿之间。 “-459亿”这个数据,可以称之为史诗级的断崖式下降。 同比高达111%的降幅,远比销售数据来得夸张。 这表明,不仅仅是“买涨不买跌”的观望预期,而是自发的“去杠杆”了。 最坚挺的是信心,最容易崩塌的,也是信心。 房地产已经到了不奶不行的非常时刻。 还记得今年初降息后,央行副行长都喊了些什么话吗?——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莫过于这句: “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所谓信贷塌方,就是信贷需求不足,想借都借不出去,只能在金融机构空转。 一直以来,房地产都是我国信用扩张的主要载体,差不多30%的融资需求都来自房地产,若是间接需求,则超过50%。 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去年已经被打趴在地上了—— 2021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到4.4%,这个信贷扩张的先锋,率先抛锚了。 这也是5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第一次没跑赢经济增速。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家最担心的“信贷塌方”,正在步步逼近。 某机构甚至开始呼吁:“避免信贷塌方,重点是避免房贷塌方。” 形式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紧张。 去年四季度的GDP增速仅为4.0%,是十年来除疫情爆发之外,最低的情况。 仔细盘盘,会发现只有房地产业、建筑业增速是负值,拖累了整个经济增速。 在今年提出的5.5%增长目标下,稳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然而,若房地产再延续当下的颓势,很有可能继续拖累增速。 楼市调控放松,已经出现了自下而上的多点开花—— 南昌零门槛落户,大专生甚至不用落户就能买房,简直就是敞开大门欢迎投资; 自菏泽打响降低首付比例第一枪后,玉林、安徽、重庆、佛山、昆明等城市都争先恐后地调低比例; 调控上一向紧跟深圳的东莞,直接取消新房限价,只求土地能顺利出手; 就连调控模范生长沙,也把改善型住房的房价上涨幅度放松到了8%-10%; 据诸葛找房统计数据,截至3月8日,今年共有55个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了松绑。 其中,最厉害的莫过于郑州—— 这座调控放松集大成者,集百家之长,一股脑丢出了“救市19条”,炸得在座几百个城市都傻眼了: 鼓励老年人来郑买房养老,降低大学生房贷利率,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然而,就是这样的救市杀手锏,竟然也没有引来约谈。 无疑,小兄弟们在危险的边缘不断试探,背后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只有三个重点方面: 1.“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2.“因城施策促进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3.“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且不说住建部多次发声,强调“住房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消费,住房的刚性需求比较旺盛。” 就连著名的房地产“吹哨人”,都忍不住出来为房地产站台。 “2021年宏观杠杆率下降8个百分点……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 种种信号结合来看,房地产的政策风向变了,已经毋庸置疑。 然而,在房地产已经出现巨大颓势的当下,要扭转这种负面惯性,就需要更大的政策发力。 正所谓,矫枉,必须过正。 距离一季度数据公布已经不到一个月时间了,时间很紧,压力很大。而救市政策来得越迟,力度就必须越大。 正因此,行业对于更大力度的救市政策有着极其强烈的预期,这种情绪直接体现在股价上—— A股房地产开始逆势上涨。 这哪叫夜壶呀,分明是酒壶——喝了一壶还想再喝一壶。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经历过一轮棚改后的楼市,很多城市已经透支了购买力。 尤其是变相“注水”膨胀起来的三四线城市,楼市从一开始就不扛打。 所以,只有供需出现矛盾,需求大于供给的城市和板块,才能率先热起来。 这次,如果真的再买错房,就不是站岗几年就能脱身的事情了。 好在,楼市黄大大团队已经抢先找到了最牛逼的城市和项目。 如果你也想和我们一起搞钱,欢迎扫码勾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