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平婚姻律师 http://www.lihunlvshi.com/ 不少差友应该都清楚,国内手机厂商们在经过那些年大浪淘沙式的市场竞争和整合后,剩下的这些品牌哪个手里没点自己的家底。 而这些品牌间的内卷之激烈,就像被车轮裹挟着往前一样,保持着年复一年的 “ 军备竞赛 ” 停不下来。 所以托尼从来没想到这么快手机就会以一种 “ 黄昏产业 ” 的姿态冲上微博热搜。。。 有数据调查显示,国产安卓手机厂商今年的出货量纷纷下降了 20+%,即使是如今普及的 5G 手机,在这两个月里也只卖了 3769.8 万部,比起去年减少了十分之一。。。 很多人都在说,这是手机行业的 “ 严冬 ” 要来了。 托尼也是数码科技圈的消费者,咱们今天就一起唠唠这个话题,大家有啥不同想法咱们评论区见~ 先说第一个原因:厂商拿不出新东西,有限的提升不能引起大家强烈的购买欲望。 这主要指两个方面,首先是新技术。 仔细回想一下这两年的手机发展,说实话手机迭代的性能提升再也没有引起质变。 每年都是换芯片、换屏幕、加摄像头模组、提升拍摄算法和充电速度,但进步真的不明显。大家已经厌倦了厂商们的自我吹嘘。。。连 “买新不买旧” 的准则都不想遵守。 举个例子。 从去年骁龙888 ,到了今年的骁龙 8Gen1,性能提升不能说没有吧,但是舆论普遍诟病的发热问题反正是没解决。 于是,搭载着售价更亲民、性能强劲且均衡的骁龙 870 芯片手机,依然吃香而且具备竞争力。 而且最近联发科的崛起被人津津乐道,人们( 厂商 )把制程和功耗都会拿出来大讲特讲,一会儿三星 5nm 制程,一会儿台积电 4nm 制程。 可我们到底看的是厂商的芯片创新设计能力,还是代工厂的制造工艺?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要去研究手机功耗这种超级细节的东西? 除了芯片,还有手机拍照的性能。 在整个行业的内卷形势下,手机相机的技术飞速发展,除了摄像头数量叠加、大尺寸传感器之外,还有各种 HDR、人像模式,夜景模式恨不得把晚上拍成白天等等。。。 向左滑动 ▼ 向左滑动 但从今年来看,连影像能力厂商们也显出疲态,甚至出现了硬件降级,然后用 “ 计算摄影 ” 的方式来弥补的操作。 比如小米 12 Pro 作为新一代旗舰手机,拍照性能相比去年的小米 11 Pro,也没有太大提升。 去年它的 CMOS 还是 1/1.12 呢,今年反倒成了 1/1.28, 而且这也不是某个品牌,而是很普遍的 现象,仿佛前几年卷够了,今年突然都开始摆烂了。 何况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厂商的操作看来看去都更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眼前一亮。 还有高刷新率屏幕、续航快充等方面,都是非常成熟和普及的技术应用。 以前充电需要 3-4 小时,现在充电需要 20 分钟叫质变。。。从 20 分钟变成 15 分钟,这真的算不上什么提升。 另一个方面是,产品的多样性在减少。 根据中国信通院前段时间发布的报告,2022 年开始的前两个月,中国安卓手机市场的江山几乎全被国产厂商们占据。 看起来好像是国货崛起,实际上厂商们都在收缩。比如今年截止目前新上市的机型大概有 50+ 款,这比起去年同期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选择的空间变少了。 以前朋友聚会可以掏出七八个手机不重样的,现在需求再怎么变,相同价位段里就只有那么两三种品牌可以选。 手机性能卷到这种程度,再怎么定位不同目标人群不同,日常使用的性能差异也体现不出来。 至于折叠屏。。。虽然是时下很 “高端” 的新趋势,但它在同样性能下却牺牲了便携、耐久度和续航。 或许它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可目前它似乎并没有达到常规手机的高度。 除了厂商和技术发展的限制外,托尼觉得我们不喜欢换手机的第二个原因是:品质提升导致机器寿命被大幅延长。 托尼记得上次我一年换好几个手机的时候,还处于智能手机的初期发展。 比如我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是华为 Y310 这种中低端款式,只用了四五个月就出现电池疯狂掉电、系统连番卡顿和黑屏的状况。 但现在的手机越来越“耐用”。这几年中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平均两三年才会考虑换一次新机。 再加上这几年的疫情原因,这个周期又被延长了 4-5 个月。 2013-2020用户换机周期 大部分人更注重手机是不是实用:“又没坏,为什么要换?” 就拿托尼家里人来说,我妈还在用着 2019 年买的小米 9 手机。我这几天一直想给她换手机,但她却不愿意,因为她觉得手机还很流畅。 就这个配置,只要不是重度游戏玩家完全能随便用。 除了这两个原因外,托尼觉得还有第三个原因:手机价格越来越贵。 虽然有很多 2000 多块钱的手机,也能拥有仅比旗舰机型差一线的性能和配置,但旗舰智能手机的顶配版售价基本都在 5000 元以上。 但在托尼的记忆里,七八年前除了苹果,别的手机敢卖这样的价钱可以说是自寻死路。。。 除去苹果一如既往地高价之外,差友们不妨想一想: 比起安卓旗舰手机这些年从两三千块钱卖到七八千,甚至上万块钱的同时,你的收入又随之提高了多少? 甚至到现在,这个价格还在上涨。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Canalys 发布的报告看,从 2021 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涨了 10%。 这其中还和华为有点关系。 曾经高端手机市场大部分被苹果和华为把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在高端市场出现了不可抑制的颓势(全球份额从 13%下跌到 6%)。 蛋糕就摆在那里,你不吃别人就会吃。从 2021 年开始,OPPO、vivo、小米等品牌都开始走高端化路线。 一边搞各种联名,你来哈苏、我请蔡司;一边推出各种各样的自研芯片。。。尤其 OV 两家,据说高端市场的份额相比之前增长了 116% 和 103%。 高端手机有了,价格就上去了;有了高端市场给品牌造势,整体销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托尼和办公室里的同事交流换不换手机的问题,答案很一致: “性能区别又不大,外观差不多还得多花钱,那我为什么还要换?” “我的手机挺好用啊,换它干嘛?” “买高端的没钱,随便买也不一定比我现在用的好。” 厂商们亲手打造了内卷的牢笼,却忘了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愿意陪着他们在斗兽场里 “ 厮杀 ”。 我想起前些年的发布会,不仅能满满收获一波关注度,也能引起人们的惊叹。 现在的发布会,噱头越来越足、场面越来越大、槽点越来越多,类似当年 1999 元的欢呼却越来越少。。。 当年 iPhone 4 发布,智能手机就此在高速路上飞驰了 15 年。经过了功能机、山寨机、3G 到 4G 再到如今的 5G,产品吸引力的持续下降是绕不开的硬伤。 而且说实话,苹果也未必能幸免。 前段时间苹果还推出了 “ iPhone 租赁服务 ”,托尼还想着说不定就是库克用来应对 “ 手机卖不动 ” 的一项新举措? 总而言之,我想用户们需要的不再只是相同功能的反复迭代,而是一个能再次掀起手机圈技术革新的 “真硬核科技战争”。 在此之前,恐怕厂商们都要在这种 “ 严冬 ” 中度过了。 撰文:世宇 编辑:面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