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发行 https://www.td010.com 受美联储加息推动,美元一路强势走高,且疫情和俄乌战争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给美元带来额外支撑。美联储3月加息25个基点,4月以来加息预期越来越浓烈,通胀压力继续高企,美元指数一路走高,3月底美元指数不足98,当前已经上涨超过103,为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作为当前最主要的国际化货币,美元升值,美国购买外国产品的花费减少了,但外国购买美国商品需要花费更多,因此,美元升值对美国来说,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对外国来说,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在农产品市场同样适用,美元升值,往往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进口国本币的采购成本就会上涨。 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也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 2021年,美国向中国出口近400亿美元农产品,其中出口大豆14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42%,低于2020年的53%,前4年均值占比为51.8%。可以说,大豆出口占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 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人民币表现相对强势,但过去十多天,美元兑人民币快速走高,从4月18日的6.3680左右,一直上涨到当前的6.5526,累计贬值幅度达2.9%。随着2020年初封控后迎来复工复产,中国经济强势反弹,但2021年第四季度增速放缓至4%,今年第一季度只有4.8%,当前疫情复发,第二季度预计仍不乐观。人民币贬值,凸显国内通胀压力。 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双向抬升中国进口成本,不利于国内的采购。 截止4月7日当周,20/21年度美国累计对华出口玉米1278万吨,同比减少8%;累计对华出口大豆2918万吨,同比减少18%;累计对华出口小麦85万吨,同比减少74%。 采购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就是价格上涨。在黑海地区局势引发供应方面的担忧之后,玉米小麦等价格冲高,全球农产品价格高昂。巴西减产,全球大豆供应紧张,美豆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中国进口倒挂,进口量不断下调。 市场对21/22年度中国的大豆进口预估,已经从最初的1亿吨,不断下调到9700万吨、9500万吨和当前的9200万吨左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太高。 人民币贬值对大豆进口榨利的影响 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将会提高进口成本,导致榨利的亏损加重。 4月27日6月巴西大豆CNF报价325,华东豆粕基差M2209+250,豆油基差Y09+640,汇率为2月远期的6.5737,计算现货榨利为-82。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人民币贬值,从下图可以看出,汇率每涨0.1,现货榨利亏损增加80元/吨左右。近一年来,大豆进口榨利大多为负,如果榨利进一步亏损,将增加采购的难度,影响国内供应。 汇率现货榨利当前6.5737-82假设16.6737-165假设26.7737-248假设36.8737-331此外,美元升值,还可能衍生出贸易支付的违约风险。进口商以信用证支付进口货物,如果远期人民币贬值或者波动加大,进口商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来采购同样数量的商品。对此,可以采用外汇保值的锁汇方法,对冲掉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对出口竞争的影响 汇率波动加大,导致进口商对价格更敏感,增加全球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竞争。 美元兑巴西雷亚尔已经从年初的5.5710下降至当前的4.9997,但从短期看,美元兑雷亚尔从4月20日的4.6227已经上涨至27日的4.9994,短期雷亚尔贬值。 巴西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市场,2021年占中国进口总额的22%,而美国只有18%。此外,巴西还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也是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与美国的出口竞争比较激烈。 全球大豆以美元定价,雷亚尔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能够收到更多的本币;相反,当雷亚尔升值的时候,相同的美元,收到的本币下降,不利于农民销售。 今年南美因干旱导致大豆产量下滑,俄乌冲突导致小麦、玉米和油籽等产品出口受影响,增加中国对美国进口的依赖,但美国成本高,又限制着中国的采购,一度将进口商陷入两难的境地。 小结 美元升值,商品价格上涨,加上通胀率因全球供应链问题不断攀升,可能会引发消费国进口成本的动荡,增加违约风险。对中国来说,成本倒挂,或被迫减少进口需求。在当前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更是增加了中国进口业务的难度。 本文数据来源:USDA、天风期货研究所等 (文章来源:天风期货) 文章来源:天风期货![]() |